2025年7月以来,普洱市经历了多轮强降水天气过程。省交通执法局普洱支队深入贯彻省局“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工作部署,严格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全链条防控机制,紧盯风险点位,预置执法力量,统筹推进预警“叫应”、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工作,全力筑牢公路通行安全屏障。
“公路+气象”汛前部署到位。强化“1262”叫应机制落实,7月1日-8月5日通过微信工作群发布气象预警信息178条和工作提醒8条,叫应165人次,工作“吹哨”到基层末梢,提前打好强降雨前心理“预防针”。强化关键点位力量蹲守,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执行到位,确保了所有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准确上报,截至8月5日上报公路阻断信息6条。调度指挥有力,7月26日-28日持续性强降雨期间,24小时不间断发布气象预警信息62条和工作指令6条,大队及时回复工作情况26次,以视频水印照片的形式上传巡查和调度情况。7月27日,省道S339线澜沧县拉巴乡山体滑坡致灾情况发生后,通过视频会议及时通报处置情况,进一步压紧基层汛期公路安全责任和提高对强降雨致灾滞后性的认识。
“巡查+排查”,主体责任抓实。压实巡查责任,接到气象预警,迅速响应,做好雨前“窗口期”的隐患排查。采用“徒步+车辆”的方式有侧重的对风险路段高边坡、临崖临水、桥隧、边沟等点位开展拉网式排查。雨中重点排查滑坡、坍塌、路面积水翻浆、行道树倒伏等影响道路通行情况。雨后,及时出警勘察并登记路产受损情况。7月以来,普洱支队昼夜奋战,开展公路巡查267车次,695人次,巡查里程2.73万公里,开展高速公路电子巡查120趟次,巡查里程2.33万公里。开展汛期隐患排查123次,排查公路边坡146处,行道树倒伏修剪140处,公路边沟淤堵50处,涉水桥梁34座,桥下空间清理12处,参与处置公路坍塌、滑坡、路面积水翻浆81处,塌方路段设置警示标志32处。
“联动+协作”部门合力补短板。7月以来,参与汛期工作联席会议9次,联合多部门勘察路况,开展国省干线公路隐患排查42次,高速公路联合排查10次。通过“一路多方”联络群与公路养护部门、公安交警、高速公路业主等多家单位实时共享灾毁、阻断等信息,严防信息迟滞和口径不一。突发事件联合处置高效,预警、叫应、管控、抢通协同推进。
路域环境整治前置,长效机制发力。5月下旬到7月初,支队抽调15人次成立专门工作组,历时15天,全覆盖完成了11个大队901.198公里公路的路域环境整治督导工作。分片区逐条逐段进行实地勘察,对公路路况及隐患点进行了汛前的摸排和初步评估。加强执法力度,积极邀请公路沿线各方参与整治,通过路域环境整治、公路美化绿化、普法宣传教育等前置手段,全力确保了汛期暑期普洱市公路交通动脉的畅通和群众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