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八千里边境线上,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守边人”:他既是守护路产路权的“公路卫士”,又是强边固防的“钢铁长城”。24年如一日扎根边疆,用脚步丈量国境线,用忠诚守护万家灯火,他就是云南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文山支队麻栗坡大队(以下简称麻栗坡大队)冉进洪。他用坚守诠释初心,以担当践行使命,在平凡岗位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
扎根边疆廿四载
2001年9月,19岁的冉进洪怀揣着青春梦想走进交通队伍。从那一刻起,他就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西南边陲的公路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2022年7月,云南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入推进,麻栗坡大队挂牌成立,承担起辖区公路路政管理、超限运输治理、应急保通等重要职责。作为业务骨干的冉进洪,以“老黄牛”般的韧劲迅速适应新角色。
在同事眼中,这位皮肤黝黑的执法队员有着“三过硬”:专业技术过硬——能准确识别各类涉路违法行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烂熟于心;应急处置过硬——多次在暴雨塌方、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处置中冲锋在前;作风纪律过硬——严格执行巡查制度,常态化开展全覆盖巡查工作。大队领导评价说:“老冉巡查过的路段,我们最放心!”
逆行出征守国门
2021年9月,境外疫情形势异常严峻。与越南接壤的麻栗坡县急需选派人员参与强边固防。当大队领导正考虑人选时,冉进洪主动请缨:“我是党员,我去吧!”简短七个字,字字千钧。这一去,就是整整3年。
在海拔2000米的猛硐乡野猪塘联防所066哨点,他和队友每天要完成232—233界碑间2公里的巡逻任务。这里冬季阴冷潮湿,夏季闷热多雨、蛇虫横行,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蜡烛是唯一的光源,火塘是仅有的取暖设施。他在工作日志记录着:磨破胶鞋8双,手电更换电池40节,累计步行超5000公里……数字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2022年2月,刚结束一年值守任务的冉进洪再次请缨,转战八布乡荒田村318联防所担任所长。这里情况更为严峻,山高路险,部分界碑周边仍是雷区,雨季时滑坡频发,裹挟泥浆的地雷甚至会被冲刷至巡逻道上来,他总是主动承担最危险路段的巡逻任务。他经常对年轻队员说:“咱们守的不仅是边境线,更是身后万家灯火。”同年5月24日深夜,他在巡逻中发现并协助抓获1名偷渡人员,带领队员查获2起边境走私案件,驻地乡镇防控办专门给麻栗坡大队发来表扬信。
在防控设施建设期间,面对陡峭山脊,他和战友们用最原始的“人背马驮”方式,将400多米铁丝网建材运上施工点。前来慰问的文山支队领导看着他布满老茧的双手时,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只是憨厚一笑:“没事,还可以。”
薪火相传育新人
2024年9月,圆满完成强边固防任务的冉进洪回到麻栗坡大队,他把边境锤炼出的过硬作风带回执法一线。他主动承担“传帮带”任务,手把手指导新入职人员开展路政巡查、案件处理等工作,通过实操引导新同事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他还是大家喜爱的好同事、领导认同的好同志,在他的带动下,麻栗坡大队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他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彰显了自己的责任担当。因工作务实、成绩突出,2023年7月被麻栗坡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强边固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4年1月被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云南省交通运输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24年7月被中共云南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5年获授“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夕阳为冉进洪胸前的党员徽章镀上金边,也为他多年的坚守写下温暖注脚。从公路路政到边境防控,再回到交通执法,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正如他常说的那样:“路在脚下,责在肩上,守好每寸公路就是守护万家平安。”他用忠诚筑起钢铁长城,让党旗在祖国边疆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