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浪浪山”的风,吹过每个试图在平凡岗位上刻下姓名的灵魂,“我想活成我喜欢的样子”小猪妖的呐喊,穿越荧幕,在交通执法青年心中激荡起深刻的共鸣。所谓“浪浪山”,从来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成长的起点。翻过这座山可能还是山,但翻不过去,你永远不知道,山后面是什么。
初到德钦时,我总觉得自己像《浪浪山小妖怪》里那个围着柴火打转的小家伙。眼前的“浪浪山”,是海拔六千多米积雪终年不化的梅里雪山,是盘山公路上随时可能滚落的碎石,是零下十几度里冻得发僵的执法记录仪。作为交通执法队伍的新进人员,望着巡查车窗外掠过的经幡,突然就懂了小妖怪望着山外云霞时的迷茫:这日复一日的公路巡查、超限治理、应急保通,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山”吗?
第一次跟着大队长和老队员去国道214线雪季保通,车刚过白马雪山垭口,暴雪就裹着寒风砸下来。路面有接近5厘米的积雪,队长突然叫停下车,指着前方一辆打滑轮子掉进边沟的微型面包车:“走,去看看。”我跟着跳下车,凛冽的风瞬间灌进衣领,刚掏出手机准备拍照记录,手指就被冻得不听使唤。队长和同事却早已蹲在车轮旁,压着千斤顶,粗糙的手掌在雪地里来回忙活,藏青色执法服上很快落满雪粒,像缀了层白霜。同事的声音裹着哈气,“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怕这雪山,后来才感受到,咱们守着的,是过往司机的回家路。”回想起那天,我们帮面包车装好防滑链时,司机眼含感激说着谢谢。看着司机重新发动车辆,车灯在雪地里仿佛划出了温暖的光。突然联想起电影里小妖怪在山洞里偷偷藏起的那颗糖——原来平凡的付出里,藏着不期而遇的温暖。
电影里小野猪精做弓箭时遇到很多难题,我这个“新妖怪”开展工作,也栽过“跟头”。第一次去路域环境整治,同事都讲着流利的藏语与公路沿线居民开展普法宣传,将一条条晦涩的法律条款变成了一件件接地气的小故事,群众们听得频频点头,原本单调的普法,在民族语言中瞬间有趣起来。而我站在队伍中,手拿宣传册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那种无力感,就像小妖怪对着石头说话,对方完全听不懂自己的心意。后来,我也找准了定位,帮助同事及时记录,对懂汉语的当事人也能积极进行交流。就像浪浪山的小妖怪——在一次次挫折中成长,我也在克服普法困难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交通执法人员的责任。
如今我也逐渐熟悉了辖区内每一条干线公路的“脾气”,知道哪个弯道雨季容易积水,哪个垭口在冬季常起大雾。每次巡查到雪山脚下停下车,望着远处的雪峰——那曾让我望而生畏的“浪浪山”,如今成了我守护的风景。就像小妖怪最终明白,翻越浪浪山不是逃离,而是在坚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交通执法者的“翻越”,不是走出雪山,而是把自己活成了雪山下的路标,让每一辆过往的车辆,都能平安越过人生的“沟沟坎坎”。
又一年八月,相册里还清晰地记录着初到德钦时的景象,充满了故事。人生哪有过不去的浪浪山?那些曾让我们迷茫的挑战,那些咬牙坚持的瞬间,终会像雪山的晨光,穿透云层,照亮前行的路。而我们这群年轻的交通执法者,正用青春的脚步,在自己的岗位上,一步一步,翻越着属于自己的“浪浪山”,也守护着每一个人平安回家的“山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