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言“青”语】 师者如光 传承匠心

文章来源:
云南交通执法
发布时间:
2025-09-15 14:14:00
【字体:

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有这样一群不站讲台、却常年以公路为课堂的“教师”。他们是省交通执法局普洱支队宁洱大队的老队员们——三十多年来,他们坚守执法一线,将经验与匠心无私传授给年轻一代,用实际行动为“师者”写下生动注脚。

大队长黄湘雄被年轻队员称为“硬核指挥”兼“暖心书记”。2023年底,新队员刚入职,他细心安排食宿,主动学说普通话主持会议,自掏腰包请大家喝奶茶,一点点消解大家的拘束。然而温情不意味着放松,工作中因态度松懈导致发生错误也可能会迎来他疾风暴雨般的严肃批评。批评过后,他也会掰碎了一点一点和我们解释:“无论你有多大能耐,责任心的缺失都会导致一些不可控的效应,无论做人还是做事‘责任’都是必须时刻扛在身上、放在心上的"。2025年普洱市宁洱县8.20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时,他第一时间踏着泥泞进入受灾现场勘察灾情,靠前指挥,连续十几天奋战在保通工作一线。保通工作结束后,他片刻不停,部署开学季重点路段的巡查工作,深夜查处冲卡逃避检测的疑似“百吨王”车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大队的优秀通讯员汪俊飞“汪哥”,为了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带领年轻队员自编自导多部趣味普法短视频。从路产路权维护到超载危害,他指导我们如何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普法更接“地气”,让法律知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站长普新铭是队里最年长的同志,在治超工作中,他总结出一套与“老江湖”司机打交道的办法,倾囊相授给年轻队员:“面对司机先稳定情绪,微笑执法;说话要有法律底气;察言观色,主动递上一杯水,适当聊家常平复对方情绪。”有了他传授的这些锦囊妙计打底,我们新兵蛋子在治超执法中也逐渐游刃有余,工作至今从没发生过被投诉举报的情况。

安全“专员”苏建国“苏哥”,每次出勤前后都要细心提醒我们检测车况,备好头盔、反光背心等护具,他常说“不要嫌麻烦,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同时,他也是我们日常安全经验的“传播者”。2024年11月28日,大风裹挟着冷雨,他带领年轻队员路巡至国道G215线K3891+100M处时,发现一辆大货车侧翻,横向躺在路中间,车上拉的纸板铺满路面,交通中断。苏哥麻利地停车、摆放锥形桶,做好道路两端的安全布控后,指挥过往车辆避让停靠。由于货车满载纸板,重量过大,吊车一时难以将其直接吊起。现场陷入两难:若等吊车反复调整,双向中断的交通不知何时才能恢复;但堆积如山的纸板又严重阻碍吊车作业。就在此时,苏哥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转头说道:“咱们先人工搬一部分!把纸板往路边挪,给吊车腾出操作空间!”他率先蹲下,带头徒手搬运纸板。路过的群众被感染,纷纷加入清理队伍。随后他又细致勘察路产损失,测量、拍照、记录……全程从容有序,身体力行的从工作的各个细节教会我们什么叫“安全无小事”,最终半幅路面快速恢复通行。

从主动学说普通话、努力用普通话主持会议的暖心细节,到抢险时冲在最前的坚定身影;从普法视频中的一个创意镜头,到面对司机时的每一句文明用语——这些一线执法路上的“导师”,传的不仅是工作经验,更是一份对职责的敬畏、对人民的守护。

他们没有黑板粉笔,却以整条公路作课堂;没有教科书籍,却用半生坚守书写“行走的教材”。在这个属于教师的节日,我们要向这些默默奉献的“公路导师”道一声:谢谢您,师父!

最后一页